



近日,学校产教融合培训基地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启动了“中非人才培养合作项目”,面向30名非洲乍得籍员工开展为期3个月的“中文+职业技能”培训。7月2日,作为合作方培训基地,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践行“教随产出、产教同行”、赋能中国企业海外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要求,承担了以“文化交流--中国职业教育现状观摩交流”为主题的项目培训任务,旨在以“双向赋能、职教出海、共同发展”为突破口,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开展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文化交流活动,感受中非教育文化差异,加深乍得本土员工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认同与了解,为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海外员工培训打造文化基础;以职教特色优势赋能“一带一路”建设,助力“走出去”企业国际化经营,不断提升精准服务企业“走出去”实效,助推学校“职教出海”行稳致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安排专人精心制定培训方案,为乍得学员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主要开展以现场观摩、沉浸式体验、中非师生交流互动等系列活动。
非洲学员们现场参观了学校校史馆、工科实训基地化工实训中心、新能源施耐德实训中心、新能源技术国际共享中心、现代农业技术中心、智能制造中心(格物楼+百度标注基地)、医教协同中心,对各参观点学生的精彩讲解赞不绝口,对学校建校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赏。
在体育场,学员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学校国防教育升旗仪式、队列及军体操展演。在书画院,李成斌副教授指导学员们欣赏了中国书法艺术并体验了学写毛笔字。在敦煌彩塑技艺传习所,学员们欣赏了精美的敦煌彩塑艺术,旅游与烹饪学院王权朝教授指导学员们体验了敦煌壁画临摹。在茶艺室,沉浸在优美的古筝旋律中,体验中国传统茶艺,品尝中国功夫茶。通过现场“触”非遗、“读”作品、“赏”文物,“听”旋律,学员们对中国文化有了全面、详实地了解,沉浸在这些“活”起来的文化、看得见的“史实”中,学员们亲身感受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医教协同中心的中医实训室,医学院老师和学生们为学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针灸、拔罐、按摩”等传统中医的现场教学,让学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亲身体验了拔罐、按摩,学生们与外籍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
在学校的精心筹备与组织下,在欢声笑语和依依不舍中,此次培训圆满落下帷幕。通过乍得学员来校“研修学艺”与“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推动了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与学校在文化、校企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助力了校企双方在海外的形象塑造、品牌传播和文化融合,提升了玉门油田分公司的国际传播能力,谱写了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出海”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供稿:化工学院 白锦川)
学员体验敦煌壁画临摹
学员体验中国茶艺
学员观看升旗仪式和团体操并合影留念
学员体验学写毛笔字
学员参观农林实训基地
学员与医学院学生互动体验按摩